长期以来,中国以低廉制造业成本优势席卷全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也水涨船高,导致中国一直以来的成本优势日渐式微。值得注意的是,成本项中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出现攀升。

全球经济研究和政府企业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日前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趋近于美国。而两国之间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相差悬殊,则丝毫未见改善。分析师Gregory Daco和Jeremy Leonard在报告中写道,中国的薪酬增长远远超过生产效率的增长,叠加人民币走强的影响,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经只比美国低4%。

导致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逼近美国的最主要原因就在于两国之间巨大的生产效率差距。从2003年至2016年,美国制造业单位劳动力生产率增长约40%,超过德国(+25%)和英国(+30%)。尽管同期印度和中国的产生效率已经接近翻番,但相较而言,美国单位劳动力的生产率仍然要比中印高出80%到90%。在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难以削减,劳动力增长出现拐点,海外投资风险较大的背景下,提升劳动生产率将成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制造业向美国回流的关键。

在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变快的背景下,柔性生产是未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通过柔性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的适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获得更大的效益。在中国,海尔的互联网工厂走在了柔性生产改革的前列。海尔的互联网工厂包括了产品的模块化、生产自动化、信息交换数字化,生产方式自动优化调整的智能化。目前,海尔已经建立了四个互联工厂,包括整机工厂以及两个前工序工厂。依托六个互联网化的工厂,海尔初步实现了向互联工厂的转型,可实时、同步响应全球用户需求,并快速交付智慧化、个性化的方案。

然而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要实现柔性生产不单单是简单的生产流程的改变。企业需要对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尽管改革在短期内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市场巨变、劳动力成本激增的背景下,柔性生产将是中国制造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想看更多精彩视频,请点击二维码添加公众号查看资信栏目